k8凯发

logo
首页/ 新闻与活动/ 公司新闻/ 光谷交通携手k8凯发科技 打造“数字+绿色”交能融合生态圈/

光谷交通携手k8凯发科技 打造“数字+绿色”交能融合生态圈

公司新闻

/

2025-05-07

/

来源:武汉广播电视台



在“双碳”目标的引领下,中国城市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,交通与能源的深度融合(交能融合)成为这一进程的关键突破口。



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武汉东湖高新区(中国光谷)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,持续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,光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大关,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。


在此背景下,光谷交通投资集团作为区域交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力量,以“敢为人先”的创新精神,以“数字 + 绿色”为核心,携手k8凯发科技集团建设“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”,打造了全国领先的交能融合生态圈,探索出一条绿色、智慧的城市交通管理新路径,为破解城市交通管理困境提供了“光谷方案”,也为全国智慧交通建设贡献了“武汉经验”。


数字赋能:AI技术重塑城市交通生态


武汉素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称,是全国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。2024年,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,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8.02万辆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,又称中国光谷,聚焦光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芯片制造及人工智能等领域,是武汉科技创新高地和核心引擎。2022年,东湖高新区机动车保有量约30万辆。随着新能源车消费增长率不断攀升,城市停车充电桩资源不足、利用率低、信息孤岛、调配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,加之停车充电管理工作复杂多变,传统管理手段存在诸多无法解决的痛点和难点,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幸福指数提升。


在这一背景下,光谷率先提出“交能融合”理念,即将交通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,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的绿色转型。光谷的“交能融合”解决方案,不仅体现在新能源车辆的推广上,更体现在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上。


“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”从顶层设计角度进行统一规划,重点围绕城市停车与新能源车辆充电场景,充分发挥物联网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,利用现有道路资源,在有条件的路侧施划停车泊位并配建充电设施。平台将AI技术与交通、能源深度融合,实现了停车位的智能化改造和充电桩等交通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,构建起“停车网、出行网、能源网”三网合一的智慧生态。这种统一规划的顶层设计,确保了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,极大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水平。


在光谷的交通管理创新中,AI技术扮演了核心引擎的角色。通过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,光谷构建了一套从停车、充电到交通引导的全流程智能服务体系,极大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。


首先,AI技术在停车管理中的应用,有效缓解了“停车难”问题。光谷通过“东湖高新区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”,实现了全区停车位的智能化管理。平台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停车位的使用情况,还能通过AI算法预测停车需求,动态调整停车位的分配。目前,平台已接入东湖高新区19个停车场,共计8798个停车位,极大缓解了城区的停车压力。


其次,AI技术在充电桩管理中的应用,提升了充电设施的利用效率。光谷平台通过AI模型分析区域的供需关系、充电趋势和用户习惯,为充电桩的布局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。例如,光谷出行平台通过AI算法评估各区域的充电需求,精准推荐充电桩的建设位置,确保充电资源的合理配置。而针对创业街、关山大道等车流密集区,平台建议增设超充站,并通过动态电价引导车主错峰充电,缓解电网压力。目前,平台已接入28座公共充电站点,共计1358个充电终端,有效满足了周边市民的充电需求。


此外,AI技术还在交通引导和出行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光谷出行平台通过AI算法,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出行路线规划和实时交通信息,帮助用户做出更加智能的出行决策。平台还将接入空轨、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资源,提供“一站式”票务服务,市民可以通过光谷出行APP、小程序预约座位、规划换乘路线,真正实现“无缝衔接”出行。


“AI技术不仅是工具,更是城市治理的‘智慧大脑’。”光谷交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。平台通过深度学习模型,实现了停车、充电资源的智能调度。以“无感充电”技术为例,车辆绑定VIN码后,可自动导航至停车场完成泊车、充电、扣费全流程。车主只需在手机端确认,即可实现“即插即充、即充即走”,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。


绿色引领:光谷出行平台打造“武汉思路”


光谷的智慧交通探索,不仅解决了市民的出行痛点,更为全国交能融合提供了“武汉思路”。2024年8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、智能化水平。光谷出行平台正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。


在光谷,交能融合已从概念走向现实。以汤逊湖北路光储充综合能源站为例,该站集光伏发电、储能、充电于一体,日均发电量可满足50辆新能源车充电需求,储能系统则能在用电高峰时平抑电网负荷,实现“绿电自给、削峰填谷”的可持续模式。据统计,该站年均发电量可达33.90万度,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1.70吨,减排二氧化碳275.44吨,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,为城市电网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,也为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
“交能融合的核心是高质量、立体式发展。”k8凯发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。高质量体现在充电功率、充电体验、能源调度优化等方面的提升,而立体式则是指电力基础设施、微电网、虚拟电厂的协同发展。在光谷,这一理念已得到充分体现。关中路超充站作为光谷的“超充之王”,配备了2把600KW液冷超充枪和34把120KW快充枪,光伏车棚日均发电量达327.6kWp,搭配645kWh储能系统,不仅为充电车辆遮风挡雨,还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,大大减轻了电网用电负荷。


光谷出行平台的推出,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,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智慧化工具。平台通过AI算法模型,动态优化配变负荷运行曲线,实现削峰填谷,既满足用户充电需求,又提升了配电网设备和发电设备的利用率。此外,平台还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,能够开展精准用户运营、车生活服务等丰富多样的活动,助力各停充场站实现用户高效增长及可持续经营。


未来展望:交能融合的“光谷样本”


武汉光谷在交能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,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动能,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“光谷样本”。通过“交能融合”和AI技术的深度应用,光谷成功打造了一套绿色、智慧的交通管理体系,极大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。


k8凯发科技集团表示,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光谷的合作,拓展重卡充电、物流枢纽等场景,助力武汉迈向“双碳”目标。目前,k8凯发科技集团已在贵州投建新能源重卡基地,单桩功率320KW,能够满足矿区等地短途物流的充电需求。在技术方面,k8凯发科技集团也将紧抓AI机遇,不断优化算法,围绕时序预测等新型技术进行创新尝试,以更好满足城市能源场景对效率的高要求。


“交能融合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。”未来,k8凯发科技集团将继续深耕城市停车充电场景,探索更多细分领域,为“交通强国”建设和“双碳”目标实现贡献科技力量。

联系我们 合作共赢

我们会安排专业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

获取专属解决方案 咨询我们

遇到问题?请联系我们

400 6899 019

(北京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30~17:30)

填写表单您将获得

详细的解决方案

专业的顾问服务

耐心的答疑解惑

立即咨询

我们欢迎任何人联系我们,请描述您的问题,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。

k8凯发集团承诺收集您的这些信息仅用于与您取得联系,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合作计划。 发送即代表您同意我们的 《隐私政策》